通过多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打破学科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张皮”瓶颈,推动创业启蒙的普惠模式和创新孵化的精英模式有机结合,将创新创业的知识模块嵌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更加公平、高效、开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是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面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需求,中山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明确树立“三个融入”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融入经济社会、融入国际合作”。同时,学校努力践行“三个促进”培养模式。一是锐意推进“大类培养、复合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在全校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中开设7门创业选修课。二是结合“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建设的结合,构建国家、省级、学校、院系梯队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实施模式。三是积极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结合,让每名毕业生都接受创业启蒙教育。
学校还努力打造“三个特色”育人平台。一是依托工商管理一级重点学科,设立实体化创业学院,以双学位、双专业模式吸纳全校各专业学生修读“创业黄埔班”,打造精英教育模式。二是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设立“大学生创业园”,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创业导师、租金优惠等方式,打造创新实践孵化平台。三是依托毗邻港澳台的优势,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生区域性竞赛品牌。
中山大学将结合学校综合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学校创新创业协同育人计划。围绕“一个目标”,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建设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以优化专业结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改善学生评价模式等主要特征的专业教育体系;完善以培养科学思维、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引领、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素质教育体系。建立“三个机制”,即建立有利于师生积极参与、校内多部门协同合作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落实;建立与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创投机构的对接机制,对自主创业的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建立校内外合作建设的创新孵化平台,打造以实验室种子基金、校园创业苗圃、创客中心为体系的校园“众创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