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通过“四个转变”开展系列改革,突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瓶颈,着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创新创业课程由课堂教学为主转向实践体验为主。把原有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改革为4个必修学分的“创新创业大作业”。一是强调整体规划。从顶层设计着手,在本科培养方案中调整“通识—创新创业类”板块学分,使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融合贯通。二是强调多元选择。“大作业”不设固定形式,可包括高水平论文、创业项目、授权专利、创新作品、竞赛获奖、技能成效、创业成果等,但强调突出理论应用与实践成果。三是强调制度保障。制订出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和管理办法、创新活动计划资金管理办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
创新创业项目由学术研究为主转向科技应用为主。一是以机械专业“卓越班”为试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采取“3+1”培养模式,前三年在校内学习、后一年到企业实践。校内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一堂课多名教师齐上阵,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实效性。目前,机械专业“卓越班”基本实现人人都做创新项目、人人都获专利、人人都拿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奖等。二是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大学生专利咨询室,普及专利相关知识,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将已经拥有符合国家专利要求的创意与发明通过完善的途径转化为实际成果。三是依托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受理点,积极培育科技创业项目。累计培育项目121个,项目成活率达84.7%。
创新创业导师由校内教师为主转向校内外专兼结合。一是引育并举,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组建近百个教授团队,探索交叉学科的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创新创业指导。二是协同合作,联合培养。与原属机械部的上海8家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和“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采取“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学生。三是打造“创业班
2.0”
。与 “沪江”网络教育平台共建“沪江创业学院”,重点建设“创新创业MOOC课程体系”“创业导师实时指导及项目孵化”等功能模块,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创业班
2.0”
。
创新创业平台由分散配置转向系统集成协同育人。一是校内平台协同育人。建设“大学生领导力研究与培训基地”“大学生文化创意实践基地”“大学生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梦工场”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二是校友平台协同育人。建设“尚理校友创客联盟”,促进创业校友合作交流、资源对接与培训指导。通过创客联盟促进创业校友与在校大学生交流,传承校友创新创业的精神品质。三是产业平台协同育人。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提供创业辅导、工商注册、运营指导、金融服务等全方位服务。